毒海擺渡人 新視野
發(fā)布時間:2023-06-26 17:00:03 文章來源:新民晚報
陸海東,上海市強制隔離戒毒所民警,與吸毒者打了26年交道。一名長...

陸海東,上海市強制隔離戒毒所民警,與吸毒者打了26年交道。


(相關資料圖)

一名長期從事基層戒毒工作的民警會看到什么?肉身痛苦、信仰迷失、人生崩塌、家庭破碎……這些年,陸海東看過太多太多人生的黑暗面,但他始終堅信,這世上有一些東西會令你痛不欲生,也有一些東西能把你治愈。

“與吸毒者打交道,不光是幫他們戒斷毒癮,還要讓他們找回人生航標,找到人生彼岸。”陸海東說,有帆也有岸,才有歸途,否則人生海海,迷失的人就成了海上的幽魂。

陸海東為此奮斗了半生。今年“6·26國際禁毒日”前夕,以他的名字命名的“海東工作室”掛牌成立。對于戒毒所來說,這不僅是教育感化的“主戰(zhàn)場”,也是協(xié)助破案的“主陣地”、新警成長的“試煉場”、禁毒宣傳的“演講臺”。

但在陸海東眼里,它更像是一艘“渡船”,他和同事們都是船上的“擺渡人”,升起溫暖和希望的帆,接引迷途,跨越毒海,回歸寧靜的港灣。

一 渡溝坎

戒毒學員戚東(化名),進入戒毒所時29歲,曾是一名高材生,研究生就讀于國外知名大學,卻因交友不慎誤入歧途,不但墮入毒品深淵,還染上了艾滋病。

這在吸毒人員中很常見。據(jù)統(tǒng)計,近年來上海市強制隔離戒毒所新收戒的人員中,病、殘者占有相當比例。他們不僅被毒品奪走了健康,還被家庭拋棄,受人冷眼。但在陸海東的心里,他們都是病人,是應當被平等對待的生命。

陸海東親眼看到戚東的無助,也嘗試去了解他的人生:戚東3歲時母親就過世了,之后父親再婚有了新的家庭。有人說,原生家庭的不幸,要用一輩子去治愈。從小失去了父愛母愛,由姑母拉扯長大的戚東,格外渴望親情的溫暖。

進入強制隔離戒毒所后,戚東努力聯(lián)系家人,希望在人生最脆弱時得到心靈慰藉??梢环夥饧某鋈サ男偶缡链蠛#冀K沒有回應。

一天深夜,陸海東接到戒毒所電話:戚東全身臟器嚴重感染被緊急送醫(yī)。他迅速叫上同事趕往醫(yī)院。救治期間,陸海東絲毫沒有顧及戚東是艾滋病患者,一次次將他從輪椅抱上檢查床,檢查完后再抱回輪椅。因為體溫低,戚東的氧飽和度始終測不出,陸海東就在一旁不停地幫他搓手……

陸海東明白,對于躺在病床上的戚東來說,那一刻,最需要的是家人的關心。陸海東一次次撥打戚東父親的電話,最終說服他從老家趕來醫(yī)院探望。

放下電話,陸海東松了一口氣。此時,他看到戚東的嘴唇在微微顫動,湊過耳去,聽到不斷重復的兩個字:“抱抱。”從警多年,陸海東聽到過各種奇怪的請求,但要抱抱的還是第一次。他的耳邊又傳來戚東斷斷續(xù)續(xù)的聲音:“陸管教,我很冷……你可以像爸爸那樣……抱抱我嗎?”

看著比自己孩子大不了多少的戚東,陸海東毫不猶豫地緊緊抱住了他,同時在他耳邊輕輕地將他父親正連夜趕來的消息告訴了他。很快,戚東平靜了下來,在陸海東的懷里沉沉睡去。

這樣的故事有很多。今年3月,吸毒者王成(化名)被強制戒毒。10年前,王成得過腦膠質(zhì)瘤,在外地開過刀。被強制戒毒后,他千方百計想要逃離,腦病也開始“反復”發(fā)作。

這種病的發(fā)作很像發(fā)癲癇。每一次,王成都倒在地上,口吐白沫。每一次,哪怕是深夜,陸海東和同事們都會第一時間到場,把王成送醫(yī)治療。奇怪的是,王成的病發(fā)作得越來越頻繁,到后來一天要發(fā)作三四次,一個月發(fā)作了100多次,令陸海東和同事們疲憊不堪。

陸海東想方設法幫王成聯(lián)系三甲醫(yī)院的專家會診。結果發(fā)現(xiàn),王成確有病史,但從目前的病情來看,不該頻繁發(fā)作。陸海東和同事又輾轉(zhuǎn)聯(lián)系到當初給王成開刀的主治醫(yī)生,也得出了同樣的結論。

究竟是進入戒毒所后的應激反應,還是王成在裝病逃避戒毒?大家心里有疑問,但并沒有拆穿,反而在生活上更加關心王成,幫他聯(lián)系家人探望,還關照其他學員多照料、多幫助。

人心都是肉長的。當初因病痛選擇放縱的王成,感受到了久違的人間溫暖。他開始積極參加戒毒所的各種活動,發(fā)病次數(shù)也“斷崖式”減少,最后連續(xù)幾個月都不再發(fā)作。

一次,陸海東無意中聽到王成安慰別的戒毒學員:“在這里,如果你真的有病,政府肯定會幫你治的,不用擔心。”那一刻,陸海東笑得特別開心。

關愛吸毒人員只是第一步,更重要的是幫他們重塑人生,讓社會重新接納。在市禁毒辦的支持下,陸海東牽頭聯(lián)系上海市自強社會服務總社,建立了禁毒社工駐所工作機制,串聯(lián)起戒毒所、社會組織和幫教對象,同時與職業(yè)培訓機構合作,開展水電維修、醫(yī)療照護、家政管理、餐飲服務、物業(yè)管理等技能培訓。截至目前,已有500余名戒毒學員通過培訓考試獲得國家認證的職業(yè)技能資格證書。

前不久,回歸社會的戚東專程回到戒毒所,開心地告訴陸海東:他在社區(qū)幫助下找到了一份穩(wěn)定工作,已經(jīng)能夠自食其力,父親和家庭也重新接納了他。曾經(jīng)冰冷的心,又重新燃起了希望。

二 渡迷途

看過越多被毒品荼毒的人生,就越對毒品犯罪深惡痛絕。陸海東知道,打擊犯罪切斷源頭,才能讓更多人免受毒害。而戒毒所看似禁毒戰(zhàn)爭的“大后方”,其實也是打擊犯罪的“第一線”。

今年55歲的陸海東,在大多數(shù)人眼里,已是功成名就:他多次立功受獎,不僅入選公安部監(jiān)所管理專家人才庫,還是“全國公安系統(tǒng)二級英模”。

但陸海東從未想過“躺平”休息。數(shù)十年如一日,他每天早上7時到單位,晚上8時辦公室還亮著燈。他不斷研究檔案數(shù)據(jù),與辦案部門密切協(xié)作,專注于毒品交易方式、運輸方式、購買平臺等重要線索的搜集、傳遞。他的協(xié)助破案數(shù)在監(jiān)管系統(tǒng)一直遙遙領先。

前不久成立的“海東工作室”,前身是一個13人團隊。除了陸海東,其他12名同事都是他的徒弟。多年來,是陸海東對禁毒事業(yè)的無限熱忱,對“天下無毒”的孜孜以求,感召著這群年輕人,堅定地站到了陸海東的身邊。

兩年前,新警帶教簽約儀式上,95后小伙康偉成了陸海東的徒弟。每次帶新徒弟,陸海東都會詳細了解對方性格、興趣和特長。他深知,年輕人喜歡挑戰(zhàn),拒絕按部就班、循規(guī)蹈矩。

為了帶好康偉,陸海東用情景教學的方式,在真實環(huán)境中講授監(jiān)所管理制度、標準、流程。尤其是在自己擅長的協(xié)助破案領域,他搭建案例分享數(shù)據(jù)庫,引導小康提升能力、養(yǎng)成獨立思考的習慣。在陸海東言傳身教下,從警僅一年,康偉就正式擔任了管教民警。

一次,康偉翻閱戒毒學員王力(化名)檔案時,發(fā)現(xiàn)其中“毒品來源”一欄并未填寫?!皫煾负臀艺f過,毒品來源是新收檔案中的必填項目,避重就輕肯定事出有因!”康偉將這個細節(jié)告訴陸海東。在陸海東指導下,他與王力多次談話,不懈周旋,不斷查證,最終獲取了王力販賣毒品的關鍵證據(jù)。這也是康偉在管教崗位上協(xié)助破獲的第一起案件。

從平常中發(fā)現(xiàn)異常,是陸海東特別強調(diào)的能力。前不久,工作室另一位民警李寧寧發(fā)現(xiàn),她管理的戒毒學員謝蘭(化名)原本性格外向,最近卻郁郁寡歡,與男友每周的書信往來也戛然而止。

通過其他學員李寧寧了解到,謝蘭男友的最后一封來信中提到過要“回安徽老家照顧母親”,謝蘭看了之后,就開始終日以淚洗面。李寧寧覺得事有蹊蹺,進一步調(diào)查發(fā)現(xiàn),謝蘭男友是上海本地人,母親也早已過世。

李寧寧找陸海東商量,兩人分析研判認為:“回老家照顧母親”很可能是謝蘭和男友之間的“暗語”。陸海東和李寧寧找到謝蘭,通過以心換心的真誠交流,獲得了謝蘭信任。最終,謝蘭如實供述了“回家照顧母親”實為重操舊業(yè)、干回組織聚眾吸毒的違法勾當。有了這個線索,辦案部門很快將一個近30人的犯罪團伙一網(wǎng)打盡。

最近5年,陸海東團隊累計轉(zhuǎn)遞各類線索540余條,協(xié)助破案340余起,其中80余起是涉毒案件。此外,還查獲網(wǎng)上追逃人員320余人,許多違法犯罪嫌疑人剛被列為追逃對象,就被他和同事查獲。外省市同行紛紛來取經(jīng),請教陸海東有什么“秘密武器”“獨門秘籍”。

其實,哪有什么“獨門秘籍”,有的就是那一腔執(zhí)著和熱忱。

三 渡未來

干戒毒工作26年,陸海東每年都會整理一本臺賬,詳細記錄每位學員的個人情況。近年來,陸海東發(fā)現(xiàn)臺賬中的吸毒人員日趨年輕,新型毒品也層出不窮。這讓他心情格外沉重。

“看著許多青少年在風華正茂的年紀被毒品侵蝕,青春就此凋零,真的特別難受?!标懞|認為,相比緝毒和戒毒,提前做好禁毒宣傳和預防教育,讓更多年輕人遠離“第一口毒”也尤為重要。他由此萌生了讓更多人“走進來”參觀,讓禁毒知識“走出去”普法的想法。

在戒毒所的支持下,陸海東帶領團隊梳理典型案例,拍攝推出了多部《我和毒品的愛恨情仇》禁毒宣傳短視頻。他還帶領同事們走進校園、走進社區(qū),向廣大師生、人民群眾開展禁毒宣傳。與此同時,他在戒毒所內(nèi)開辦禁毒展覽館,定期更新戒毒故事、毒品實物和禁毒成果,每年接待各類參觀者上千人次。

在他的努力下,越來越多的人了解到被毒品摧毀后的人生是怎樣的;了解到原來大麻和可卡因能偽裝成“巧克力”,會被制成看似普通的“電子煙油”“曲奇餅干”,冰毒會被包裝成“奶茶”和“果凍”等;了解到什么是新精神活性物質(zhì),以及它們的欺騙性、迷惑性和危害性,提升了禁毒防毒意識,增強了與毒品犯罪斗爭的經(jīng)驗。

去年,戒毒所來了一位特殊的參觀者,高中生李峰(化名)。李峰不是吸毒者,為何會被親生父親送來接受教育?這背后有一個讓人驚悚的故事。

李峰是一名學霸。父親是化學教授的他,家學淵源,也愛上了化學。他不但博聞強記,而且動手能力也特別強。此前在一些影視劇中看到犯罪分子用化學方法合成毒品,他的好奇心被吊了起來。

可怕的是,李峰沒有滿足于好奇,而是通過社交軟件從境外購買了化學品,然后偷偷到父親的實驗室嘗試制毒,幸好被父親及時發(fā)現(xiàn),沒有釀成嚴重后果。被警方查處后,父親擔心不已。知子莫如父,他明白僅靠說教,很難遏抑年輕人的好奇心,一定要讓他有感性認識,讓靈魂受到震撼。

那一天,李峰在戒毒所里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心靈震憾,他徹底明白,毒品并不只是一堆分子式,而是無數(shù)人生悲劇的源頭。這是一個“一點也不能碰”的禁區(qū)。

吸毒人員中“藏龍臥虎”。有的能歌,登上過“中國好聲音”的舞臺;有的善舞,擔任過全國舞蹈比賽的評委……陸海東和同事們把他們組織起來,成立了舞蹈隊、樂隊,豐富戒毒人員業(yè)余生活的同時,也讓他們不至于荒廢技藝。

一位音樂學院畢業(yè)的戒毒學員,將自己的人生經(jīng)歷和感悟?qū)懗闪艘皇赘枨?,唱給所有人聽?!案鎰e昨天的迷茫,放下空空的行囊,舞臺下空無一人,不再有人鼓掌,生命之船迷失方向?!?/p>

聽得出,歌詞中依然透著迷惘。但最后,他給這首歌取的名字是《曙光》??赡埽鞘窃从谒麑ι磉呥@群“毒海擺渡人”的無比信任,更是源于自己內(nèi)心的無限渴望。(新民晚報記者 潘高峰 通訊員 楊祺 趙麗)

標簽:

資訊播報

樂活HOT

娛樂LOVE

精彩推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