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球熱點評!與光同行·半島讀者故事丨老兩口靠賣廢品,11年捐款3萬余元!多數(shù)捐給半島報道過的求助者
發(fā)布時間:2023-06-30 08:53:53 文章來源:大眾報業(yè)·半島新聞
編者按:與光同行·半島讀者故事8月9日,半島都市報將迎來24歲生日。時

編者按:

與光同行·半島讀者故事


(相關(guān)資料圖)

8月9日,半島都市報將迎來24歲生日。時光流淌,我們一起經(jīng)歷過無數(shù)悲歡和感動,在路上發(fā)現(xiàn)世界,也遇到自己。任媒體形態(tài)千變?nèi)f化,唯有你是光,是熱,是初心,是力量之源,我們始終追尋著你,也被你照亮。今起,我們特別推出“與光同行·半島讀者故事”欄目,讓它載著一個個精彩故事穿越時光。

文/圖 半島全媒體記者 鐘迎雪 王濤 郭巧玲

一個小本記錄著每天幾塊錢的進賬、一張張泛黃的報紙、一張手寫捐款記錄、一沓銀行匯款單……是82歲的姜天中夫婦家中珍貴的“收藏品”。

此前,半島都市報報道平度13歲男孩張子鑫被診斷出骨肉瘤惡性晚期的消息,很多熱心讀者伸出援手,家住青島李滄區(qū)的姜天中老人也把和老伴崔美英賣廢品得來的500元錢轉(zhuǎn)給張子鑫媽媽。

在一般人眼中,500元并不是一個特別巨大的數(shù)字,但是姜天中夫婦捐出的500元并不普通,這是幾毛幾塊錢攢出來的500元。這樣的善舉,他們夫婦已經(jīng)堅持了11年,共計捐款3萬余元。

這一筆筆捐款,也凝結(jié)著鄰居們的愛心,背后還有幾段感人的故事。力量再小,堅持下去,匯集起來,一樣可以變成愛的洪流。

姜天中和老伴崔美英

記不住的名字

放不下的牽掛

6月21日下午3點,記者來到滄口臨汾路錦繡苑姜天中老人的家中,門口有一堆紙箱子。

透過紗門看到,82歲的姜天中正坐在沙發(fā)上看報,看到記者后,他熱情地招呼記者喝水,有茶水,還有特意準備的瓶裝礦泉水。

老人展示積攢的以往求助報道

記者看到,老人家中的陳列很簡單,因為記者的奶奶家也有同款茶碗,因此茶碗的“年齡”起碼在20歲。

正當記者跟姜天中聊天時,他的妻子78歲崔美英進家門,摘下帽子后,這位兩鬢斑白的老人,額頭上爬滿汗珠,記者注意到,老人腳上的拖鞋,是自己手工織的。

“今天太熱了,我剛撿廢品來,東西不多?!?崔美英氣喘吁吁地告訴記者,記者特意避開老人午休后的時間來,可沒想老人中午也出門撿廢品。

老人蹲下?lián)煜渥?,然后把垃圾箱放回原?/p>

“三歲白血病男童盼好心人救助、孩子已出ICU,感謝好心人、11歲男孩頻嘔吐,竟是患上腦瘤……”崔美英從柜子里拿出來一個塑料袋,里面裝著自己保存的救助類新聞報道,記者數(shù)了一下,32張,為何保存這些報道?崔美英老人表示,她時常惦記著這些人的后續(xù)進展,如果看到康復(fù)或者是有好轉(zhuǎn),她就特別高興,也知足。

老人展示積攢的以往求助報道

說起與半島都市報的緣分,姜天中夫婦打開了話匣子。

“從1999年8月半島都市報創(chuàng)刊,我們就訂,一直到現(xiàn)在,一天不落?!闭f到這些,姜天中老人滿眼自豪,笑稱自己絕對是“忠實讀者”,什么版面,什么欄目,老人都能說出來。

“誰家也不知道誰家攤上什么事,我看到報道里,對方家庭那么需要幫助,有小孩子也有大學(xué)生,我就很心疼,就想幫一把,能幫一個是一個。”說到這里,崔美英皺起了眉頭,前些年,崔美英老人一開始是通過志愿組織定期捐贈愛心款,后來考慮送到需要救助的患者手中還需要協(xié)調(diào)周轉(zhuǎn)時間,于是便跟老伴商量,直接將錢捐給半島都市報報道中需要救助的人,去點對點、面對面捐助。

兩位老人坐地鐵給孩子送愛心款

“四方截肢孩子、德州孩子、貴州孩子、大學(xué)生白血病、母親捐肝救子、萊西姐弟配型成功,從200元到5000元不等……”在老人給記者出示的一張手寫捐贈清單中,老人詳細地記錄了時間,患者為何需救助,以及捐款明細。

受助孩子的奶奶感謝兩位老人(鄰居拍攝)

“我記不住他們的名字,也不需要他們記住,我就是覺得真高興,能幫人家一點是一點?!?崔美英老人說完便對記者笑起來,她一直跟記者強調(diào)自己真高興,笑容很真誠,像3歲的孩子,一臉陽光。

老人的部分捐款明細單,有的已經(jīng)記不清楚

老人手寫當時救助情況

“以前捐的時候,都是根據(jù)報道上的地址和醫(yī)院信息,直接到醫(yī)院把錢送給病患或者是家屬手中,后來因疫情進出管理嚴格,再加上我們歲數(shù)大了去醫(yī)院也不方便,有時找不到科室病房,我就直接去銀行轉(zhuǎn)賬給對方?!苯熘欣先私榻B,盡管聽聞現(xiàn)在網(wǎng)上有很多籌集善款的鏈接,但是他們最相信半島都市報報道的信息來源,也將廢品所得都用于報道中的受助人。

姜天中老人在轉(zhuǎn)賬前把報道拍下來給工作人員出示

“他們都會問我轉(zhuǎn)賬干什么,在去銀行匯款之前,我特意在家把報紙版面拍下來?!苯熘欣先四弥謾C相冊跟記者展示,記者看到,是近日《伸把手,救救13歲的他》的報紙報道,因為之前姜天中去銀行轉(zhuǎn)賬的時候,工作人員擔心老人被詐騙,便仔細特意詢問他轉(zhuǎn)賬用途。他便會亮出手機上的照片,工作人員詳細看完核對賬號再轉(zhuǎn)賬,也對老人的行為表示認可,久而久之,部分工作人員也就認得姜天中了。

“我先去拿紙箱,不然一會他們出門不在家就錯過了?!?記者跟隨崔美英出門,坐電梯樓上樓下,去了多個樓層拿泡沫箱和紙箱,這些都是鄰居給她預(yù)留出來的。

一不小心,崔美英按錯了樓層,只好下到一樓再回到6樓,老人說,這種事情是常事,一天數(shù)不清上下樓多少趟。

從不解到理解

20多鄰居幫她

“5毛、8塊、11塊5……”在電視機旁柜子上有一個小賬本,翻開小本子,紙頁已經(jīng)泛黃,記錄著這些年來崔美英老人的賣廢品所得的明細,最少的一天只賣了5毛錢,但是崔美英還是記錄下來。

老人賣廢品的小賬本

隨后,崔美英看了一眼墻上的鐘表,已經(jīng)下午5點多了,表示要收拾樓道送去廢品站,于是記者跟隨崔美英再次出門。

記者看到,在通往崔美英家的通道里,整齊地擺放著各種紙箱,還有一個鄰居給的廢棄炒鍋,是她剛拿回來的。

老人介紹鄰居剛給她的廢棄炒鍋

“我天天清,不留下一點。”崔美英告訴記者,由于自己住在居民樓中并不是平房,為了不留下安全隱患,她每天都會及時清理堆放在樓道里的紙殼。

老人整理樓道內(nèi)廢品

《道德經(jīng)》有云:上善若水,水善利萬物而不爭。崔美英說,不管外界對她什么樣的說法,她都能理解。

“一開始也總有鄰居問我怎么撿破爛?沒有退休金嗎?我說我有退休金,撿了廢品我攢起來賣錢,想著幫助人,有的人說誰幫助你?什么說法都有,后來鄰居看見我真到醫(yī)院去捐款,他們也就認可了?!痹陔娞堇锱龅绞烊耍廾烙崆榈卮蛘泻?。

“在樓上看見下面有廢品,有時下去以后就被人撿走了?!苯熘欣先苏f,特別是現(xiàn)在小區(qū)里都新建了很多智能回收箱,年輕人直接掃碼就可以售賣廢品,這讓兩位老人現(xiàn)在撿到的廢品數(shù)量并不多,因此很多都是靠著鄰居們定時定點給他們提供。

“一直到現(xiàn)在,有的鄰居搬家了,還繼續(xù)給我送來廢品獻愛心!”崔美英說,據(jù)記者了解,老人所在的滄口街道紫荊苑社區(qū)是李滄最大的拆遷安置區(qū),因此也有很多老街坊鄰居,相互認識。

姜天中告訴記者,這些年,有很多鄰居都參與進來,有20多戶,遍布海怡新城錦麗苑、錦繡苑、錦華苑、錦彩苑、錦云苑、永安路、下街、周口路,有的老鄰居開車給他們送來廢品,孩子在市區(qū)居住,他把廢品賣了之后,再把錢轉(zhuǎn)交給他們。

“我兒媳婦都經(jīng)常幫我捆扎紙殼,幫我送廢品去賣,他們一點不嫌棄,還都很支持?!贝廾烙⒄f,孫子孫女都很支持他們,從小就有節(jié)儉的意識,每到放假有空閑的時間,都會回來幫她。

“大家伙都這么幫助我,這個小區(qū)的鄰居,滄口那么多人都給我廢品,我去賣了助人,我很自豪?!泵鎸σ恍┵|(zhì)疑的聲音,崔美英老人也有自己的想法。

準備將廢品運往收購站

“老太太真是不容易,天明到天黑,風雨不誤,一年四季,天天如此?!编従永钿h告訴記者,盡管很多鄰居都對崔美英老人的行為很認可,但是也有部分鄰居不太理解崔美英的行為,老兩口一個月七八千的養(yǎng)老金,本該安度晚年的時候,卻還這么辛苦出來撿廢品,只因老太太心中有自己的執(zhí)著。

“這不光我自己,這個單元很多人都這樣干,我們搬來這里近十年了,現(xiàn)在讓大姨替我們也獻愛心?!弊≡谝粯堑泥従油蹯o告訴記者,她天天看見這個大姨忙活著撿廢品,于是便把一些紙盒塑料都留給她,有時候會給大姨送上去,也會看到大姨下樓的時候順便拿給她,在她眼中,或許只是個順手的事情,但是在老人心中,卻意義不一樣。

“很多人都說這樣做沒必要,或者說對她進行非議,但是阿姨從來不抱怨,她還是一如既往地做她該做的事情,快80歲的人了,每天不辭辛苦地推著小推車,從一開始腰板挺直,到現(xiàn)在慢慢駝背,她一直在樂此不疲地做這件事情。”

鄰居托管班的老師李玉文跟記者說到這些的時候,崔美英老人站在一旁,眼眶泛紅,或許是那份理解,讓她心酸。

熱心鄰居給老人提供紙殼

“這是我給崔大姨拍的照片,都是我偷偷記錄下來的。”隨后李玉文翻動手機找到2019年的朋友圈,記錄著她陪同兩位老人坐地鐵去君良燒傷醫(yī)院給1歲的燙傷男孩送愛心款。

“我真的看到那個錢,眼淚都要掉下來了,1包鋼镚,1毛、5毛、1塊、10塊,都分別整理好放在塑料袋中,這都是大姨一天無數(shù)次來來回回撿廢品推著去廢品店換來的?!崩钣裎母浾弑硎?,作為年輕人,她們所做的并不多,無非就是平常網(wǎng)購的一些紙箱都留下來拿給老人,而老人身上的這種韌勁才是讓她最佩服的,也正是這股精神,讓越來越多的鄰居加入進來,愿意幫一把。

“雖然錢款不多,但是我們給病患家屬多少會帶來一點希望,關(guān)鍵是青島人這種有愛心的太多了!”李玉文跟記者強調(diào),每年都會看到很多愛心報道,在短時間內(nèi)為受助人籌集善款,這也是一座城市的愛心。

歲月總催人老

唯有善心不老

接近下午6點,崔美英老人將門口的紙殼廢品收集整理好,捆綁在她的自制“小推車”上,原本她是綁在自行車上運送,后來鄰居給她提供了一個閑置的嬰兒推車,老伴便給她改裝了一下,用來往廢品站運送廢品。

鄰居給的嬰兒車改成廢品小推車

一雙手布滿繭子,也有很多劃痕,因為擔心影響到電梯衛(wèi)生,所以崔美英老人都是先把各個紙盒清理干凈,避免在運輸途中掉落垃圾。

泡沫箱子、紙殼、飲料瓶……由于時間有些晚了,崔美英老人有些著急,全部都綁好后,老人將小推車推上電梯。

電梯到達一樓后,由于繩子沒有綁結(jié)實,紙盒箱子散落一地,崔美英老人只能蹲下身,將散落的紙盒重新一點點地綁好,為了不影響其他人乘坐電梯,老人動作既快又麻利。

在路上,崔美英老人告訴記者,前幾年,最多的時候一個月?lián)鞆U品能賣600多塊錢,這兩年少了,一般能賣150塊到200塊錢一個月,雖然賣的錢不多,但是她還是愿意做這件事。雖然可以用退休金進行捐助,但在身體允許的情況下,通過自己雙手的勞動去獻愛心更有意義。

瘦弱的身軀,大大的能量,從崔美英居住的小區(qū)到收廢品處,步行將近15分鐘,在一般人看來,記者的走路速度平時就夠快了,但是還是跟不上崔美英老人的步伐。她跟記者交流,雖然自己已近80歲,但催人老的從來不是皺紋,面對衰老,精氣神自然是最難能可貴的。老去的是年齡,不老的是心態(tài)。

只見她推著小車,在臺階處抬上抬下,每走到一棟居民樓前,崔美英老人都會停下來將小推車在一旁停好,走到垃圾桶旁,仔細地翻看幾遍,

“這里啥也沒有,這里有個紙箱子,這個飲料瓶子管用……”崔美英一邊跟記者念叨著,一邊把垃圾桶擺放到原位置,撿到紙箱的時候,老人臉上明顯會露出笑容。

莫道桑榆晚,為霞尚滿天。

穿過兩條馬路,繞過小區(qū),記者跟隨崔美英老人走過幾條小路后,終于來到廢品站,老人把紙箱抬到過秤處,廢品站老板從屋內(nèi)趕忙出來幫忙,接過老人手中的紙箱。

“你們采訪老太太就行,我沒干啥?!睆U品站老板崔久光面對記者的鏡頭,有些不好意思,連忙擺手。一開始,崔久光也只是簡單地以為崔美英撿廢品為了多掙錢,但是后來了解到老人全部捐贈以后,便轉(zhuǎn)變了看法。

老人將廢品運到收購點

“每次都給我多算一點,雖然就是幾毛、幾塊錢的事情,那他也是在獻愛心。”崔美英告訴記者,自己常年在崔久光的廢品站里賣廢品,每次都會四舍五入,給她多算一點,雖然只是幾毛幾塊錢,但是她都記在心里,久而久之,他們相處成了朋友,什么廢品能賣錢,什么廢品賣錢多,老人便很清楚也很熟悉。

賣完廢品后,老人的小推車空了,走路明顯輕快了不少,手中拿著“熱乎”的7塊5毛錢準備回家。

兩位老人賣廢品積攢的錢捐助需要的人

在回家的路上,碰到垃圾桶,老人還是會習慣性地上前看一眼。在夕陽黃昏的照耀下,老人的銀發(fā)顯得褶褶生輝,有些耀眼。

“今天賣了7塊5毛,這算是多的,有的時候賣3塊5,4塊5,賣的錢不管多少,我就攢起來?!睅讐K錢在一般人眼中可能算不上什么,但是在老人眼中,是“救命錢”。

“雖然每次我捐的錢不多,幾百幾千,但是能夠看到他們的最新進展,比如可以做手術(shù)了,出院了……我就感覺高興,發(fā)自內(nèi)心地高興,我不需要榮譽,不需要表彰。”崔美英在回家路上告訴記者,她跟老伴的初心就是能多幫一把是一把。

正當記者拍攝時,路人小吳跟記者聊起來,他表示,當代年輕人應(yīng)該很難理解老人們的想法,除非自己也這么做,或者是家中長輩也這么做,否則很難會感同身受,就盡自己所能多幫助他們,在扔垃圾時將廢棄的飲料瓶、紙箱等物品單挑出來,這樣可以便于老人收集,不用再翻垃圾桶尋找。

“我們吃飯也不是準點,全依著我賣完廢品回家再做飯。” 崔美英從廢品站步行回家后已經(jīng)接近晚上7點了,崔美英將7塊5放進袋子里,打開小賬本記錄下收入。

老人賣廢品的小賬本

然后洗手準備做飯,兩位老人的飯菜很簡單,經(jīng)常下個面條,煮點粥。

“我兒子上幼兒園的時候,老人領(lǐng)著出門,孩子就會跟著撿廢舊瓶子,現(xiàn)在他都上大學(xué)了?!崩先说膬合眿D張靜告訴記者,休息在家的時候也會幫助老人一起去鄰居家中拿廢品,幫忙整理。在張靜眼中,自己的公公婆婆低調(diào)不張揚,不是每次捐款后就告訴他們子女,只是偶爾會提起來,有時候甚至提起來的時候才知道是前年、去年的事情,他們家人都是事后才知道給誰捐款多少錢,不管怎樣,作為子女,他們一如既往地支持兩位老人。

“大能力沒有,小忙是可以幫的,我們就是這種想法?!睆堨o表示婆婆正直善良,有的鄰居很理解,有的人也不理解,但畢竟是自己家的行為,她知道婆婆撿廢品所得的賬本記錄,一分錢都沒有用在老人自己身上。

“我做公益有十幾年了,接觸過社會各界的愛心人士,每個人獻愛心的方式有不同,有錢的出錢,有力的出力,老人日復(fù)一日的堅持實屬不易,這種善心十分難得。”青島向日葵公益志愿服務(wù)中心負責人陸永霞告訴記者,看到老人的賬本明細確實讓她動容,每年,每個月,每天幾毛幾塊積攢起來,最后變成上百上千的善款。

姜天中和崔美英老人的合影

在崔美英眼中,有一種人,一輩子都不會老,那就是對生活的一直有盼頭。對生活不放棄的人,才能活成不怕老、不會老的人。她希望那些處在困難中的人,不管怎樣,對生活要有盼頭。

“別看年齡,只要是我能干,我就接著干,不用管賣多少錢,哪怕是一塊錢也幫助他們買個饅頭?!贝廾烙⑿χ浾吒鎰e。

廚房里,燈火可親,崔美英老人的背更彎了。

兩位老人,相互堅守,守住一顆善良的心,于歲月的百轉(zhuǎn)千回中捕捉人生的溫暖。

記者手記

微光,也是光

作為記者,我們會在日常工作中遇見形形色色的人物,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閃光點,與這兩位老讀者見面的場景,令我到現(xiàn)在都十分難忘,或許在他們身上,我們看到了自己的“爺爺奶奶姥姥姥爺”,節(jié)儉大概成了他們這輩人刻在DNA里的習慣。還有他們對于我們的信任,對于半島都市報的信任,也讓我們肩頭有了更多責任。

勤儉節(jié)約,中華之美德。

老人背影

老一輩人,省錢又努力多攢點錢的思想,在生活中養(yǎng)成了很多習慣,他們喜歡這種習慣給他們帶來的快樂,比如多攢幾毛多攢幾塊。作為子女、鄰居,不想阻止他們在垃圾桶里撿廢品,可能就是不想打斷他們的這種快樂,也要讓老人做認為值得的事,也正是因為這樣,這座城市在一個小角落里匯聚了很多愛心,可以讓無助者看到光,微光也是光。

我們生活的角落就有這些人,雖然沒有解救眾生的能力,個人力量也有限,但是能做多少就做多少,去幫助他們就好。

一燈可燃千燈明,讓我們多一些理解,多一些接納,多一些呵護,多一些感恩,就好。

標簽:

資訊播報

樂活HOT

娛樂LOVE

精彩推送